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丨海洋的咆哮:风暴潮
本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2日至18日为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
上海濒江临海,极易遭到海洋灾祸的影响。作为海洋灾祸之首,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损坏力强,往往令人措手不及。据市海洋办理业务中心灾情计算,2024年,上海共产生风暴潮灾祸进程7次(温带风暴潮3次,飓风风暴潮进程4次),其间1次致灾,为“贝碧嘉”飓风风暴潮,形成直接经济损失3119.55万元。
依据市海洋监测预告中心猜测,估计2025年影响本市海域飓风3-4个,较去年(5个)偏少1-2个,强度较终年略偏强;本市滨海飓风风暴潮超警进程3-4次,温带风暴潮超警进程2-3次,最大风暴增水140-220厘米,强度较终年略偏强。
风暴潮是受热带气旋(最重要的包括飓风、强热带风暴和热带风暴)或温带气旋(寒流)等灾祸性气候体系引起的海平面反常升降的现象。依据风暴潮的性质,一般分为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和由飓风引起的飓风风暴潮两大类。温带风暴潮多产生于春秋时节,有时也产生在夏日,飓风风暴潮则多见于夏秋时节。
生命和产业要挟:风暴潮常常伴随着狂风巨浪,水位暴升,或许会引起堤岸决口、船只倾覆,从而形成农田受淹、房子被毁等难以处理的结果,直接要挟到滨海居民的生命安全,形成巨大的产业损失。
基础设备损坏:海堤、码头、海岸线的建筑物都或许面对被风暴潮冲垮的风险,从而导致水源中止、电力中止、交通堵塞等问题,极度影响滨海地区的正常日子和经济活动。
渔业资源损坏:强风和大浪或许损坏海中的鱼排和饲养设备,导致饲养的鱼类、贝类等水产很多逝世或逃逸。此外,风暴潮还或许引发海水污染,进一步影响渔业资源的健康。
经过播送、电视、互联网等媒体途径,注重气候和海洋部分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了解风暴潮的开展的新趋势和或许的影响规模。
把握根本的应急常识,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如救生衣、手电筒、食物、饮用水等,以便在灾祸产生时进行自救和互救。
防止在风暴潮来暂时接近海滨、河边等风险区域。危殆时应坚持镇定,遵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分的指示,有序进行分散和搬运。
施工现场应做好保护措施,如加固暂时设备、保证施工设备安定等。施工部队应暂停高风险作业,保证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渔船收到风暴潮即将来临的音讯,应立马中止海上作业,赶快回来港口或寻觅安全的避风港,船员及时撤离。